警报拉响!禁用20年的苏丹红,正“隐身”入侵护肤品!
近日,国内知名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披露,其团队在一款肉色护肤品中检出禁用成分苏丹红,且成分表“查无此物”。
消息一出,第三方检测机构纷纷推出检测苏丹红的服务项目,一众品牌方和国际原料代理商也“紧张”了起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护肤品中检出禁用成分苏丹红
问题直指红色复合植物原料
近日,国内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发布视频称,其团队实验室在某款肉色护肤品中筛查出了禁用成分苏丹红,且该成分未在配料表中予以标注。
通过排查溯源,其团队找到了高度疑似的原料组,后辗转拿到该原料送检发现,该原料商所提供的红色复合植物原料组包含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和辣木籽油等成分,苏丹红含量高达1170ppm。

图源:截图自老爸评测抖音号
为进一步评估风险范围,老爸评测随后对市面上多款采用同款原料组的化妆品进行了公证买样与送检,结果发现多个产品中均检测出了苏丹红。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老爸评测团队调查发现,提供问题原料的这家供应商,其公司主页却主打“天然活性植物成分”,宣称“追求100%纯天然”。
最后,视频发出警示,被检测出含有苏丹红的化妆品“只是能找到的,没找到的也许还有更多”。因此,老爸评测呼吁品牌尽快开展原料自查,并提醒消费者也可以看看手中是否同时存在含有3种成分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老爸评测在视频中已对涉事产品做了马赛克处理,但依旧没能阻挡火眼金睛的消费者。评论区俨然成了“产品认领”现场,不少用户更是纷纷留言,担忧自己常用的产品是否也添加了同款问题原料。

图源:截图自某品牌淘宝官方旗舰店
面对消费者的集中质疑,某国内新锐功效护肤品牌官方旗舰店客服表示,“品牌非常重视大家的顾虑,因此第一时间安排了产品送检,着重检验是否含有苏丹红成分,待检测报告出具后将予以公示。”
而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此视频中涉事的原料商为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企业,该公司原料目录中含有1000多种活性成分,在国内广州及上海均拥有原料代理商,宣称“凭借新来源天然成分的研发享誉全球”。
目前,该新加坡公司对此事件未有回应,其两大代理商官网也无法访问登录。一个对两大原料代理商有接触的高级研发工程师表示,“接触下来公司还是可以的,不过此事件发生后肯定会对代理商产生影响。”
02
存在安全风险
禁用于食品及化妆品领域
多款产品被检测出苏丹红,为什么让爱美的消费者人心惶惶?
这与其本身具备的严重危害性直接相关。公开资料显示,苏丹红作为人工合成染色剂,常用于工业上的油脂、蜡、塑料等的着色。经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多次评估,苏丹红被列为3类致癌物。另一组研究数据表明,苏丹红Ⅳ可能会导致DNA断裂和染色体断裂,具有遗传毒性。
自2003年欧盟首次报告部分食品中发现非法使用苏丹1号染料后,禁止进口含有苏丹红的辣椒产品的禁令便开始施行。
在2005年,英国也因从印度进口了5吨含有苏丹红色素的辣椒粉,发生了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召回事件,直接损失超过1500万英镑。随后,一系列法规明确禁止其应用于食品与化妆品领域。
具体到中国化妆品,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第431号着色剂CI26105英文名正是Solvent Red 24,即苏丹红4号,此外,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里,苏丹红4号被明确禁止使用。
前段时间,上海药皂的“经典健康药皂”被曝含有“苏丹红Ⅳ”(CAS85-83-6)就在各大社媒平台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彼时,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药皂虽不是参照《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系列法规进行监管,也不属于消字号监管对象,但其监管界定亟待厘清。
而此次美妆产品中苏丹红风波,则进一步证明,这类工业染料的非法使用并非孤例。
03
人为添加可能性极大
存在原料风险监察盲区
既然法规早已明令禁止,为何苏丹红仍会“幽灵”般重现在植物提取物中?
美妆头条记者梳理发现,苏丹红着色力强、价格低廉、色泽鲜艳且不易褪色,而植物提取的天然色素由于存在稳定性差、易褪色等技术瓶颈,在产品配方过程中往往“表现不佳”。
某美妆产品经理表示,“在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下,一些企业或原料商便可能铤而走险,通过非法添加来追求天然植物提取物性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而在测评过程中,老爸评测团队也提及,“可能偷偷往里加人工色素了。”
对于主动添加的可能性,佰利欣研发总监施昌松表示,“苏丹红作为人造色素,在天然原料里面,一般不会存在,出现这种情况,人为引入的可能性极高。”
化妆品违禁词网创始人李锦聪也认为,“(主动添加苏丹红)的可能性大。”
不过,也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存在人为添加的可能,但仍需要进一步查证才能下定论。”
事实上,违法添加苏丹红在化妆品的处罚案例早已有之。早在2023年底,某品牌红樱桃滋润唇膏被检出苏丹红I,最终追溯至原料“CI15850”。然而,由于无法联系到国外的经销商和厂家作进一步查证,所以即便当事人及原料供货商均对产品中添加苏丹红I不认可,且综合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均未发现苏丹红I,最终的苦果仍被化妆品注册/备案人独自咽下。
而回归到此事件,究其根本,其变相指向当前化妆品行业原料供应链的风险监管盲区。无论是原料生产商、原料代理商、产品生产商、品牌方,都有对原料安全风险审查的责任,任何一方出现“失守”,风险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导,最终让消费者承担。
那么,面对可能存在的原料商违规行为,品牌方又该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被波及?李锦聪表示,“品牌需要建立专业的原料&法规团队,准确识别原料的风险物质与安全评估。”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加强行业自律和源头管控同样至关重要。李锦聪补充道,“行业自律需要OEM企业采购原料后加测相应的风险物质,并且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纳入企业的‘关键原料’管控,采取批次监测。”
《美妆品牌合规指引》公众号主理人胡滨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直言,“原料商应将此类物质列为‘关键原料’进行重点管控。同时,化妆品注册/备案人及品牌商也应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尽早对原料来源及成品进行检测自查。对于确认使用问题原料的产品,果断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
在施昌松看来,“国际化妆品原料出现苏丹红,实属不该。当然,这次事件也告诫了我们的企业,用原料,首先要关注原料属性,对于存疑的,要加以甄别和验证;其次,不要过度盲目崇洋媚外,科学分析与判断是放之四海的准则;第三,作为民族企业,一定要注重自身研发实力的提升,否则受伤的也是民族企业。”
能够预见,在“成分安全”已成为消费者核心诉求的今天,这批含苏丹红原料产品所引爆的,不仅仅是一次产品质量危机,更是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原料信任风暴。
当然,大众也无需过度惧怕苏丹红。正如李锦聪所言,“实际换算,苏丹红的浓度与化妆品禁用重金属限值相当,虽然是禁用,但缺乏苏丹红在什么样的剂量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科学依据。化妆品与食品的暴露吸收水平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应科学理性看待行业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工艺残留’并无限值有检测方法的有害物质。”
此次事件的后续进展如何,美妆头条也会持续关注。


















优选品牌
优选工厂
企业服务
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