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头条

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

立即打开

23张传票!粉丝网暴失控,美妆品牌打响名誉保卫第一枪!

原创美妆头条-黄药师

2025-07-30 14:47

121人看过

摘要 | 粉丝刷差评遭刑事警告!

 

一句“黑粉”评价,23张法院传票。

 

7月26日,苏州蓬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蓬客生物)旗下头发护理品牌Befe(不凡)一纸诉状将23名章昊粉粉丝告上法庭。品牌方以《民法典》名誉权条款维权,称已固定证据并向涉事账号发出警告,拟采取刑事报案或民事诉讼追责。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网络截图,部分)

 

Befe(不凡)委托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指控23名章昊粉丝存在侵权行为,包括:捏造传播“Befe是劣质产品”等不实信息;教唆他人伪装用户诋毁产品质量,煽动工商投诉;威胁真实分享产品体验的用户。

 

Befe(不凡)诉粉案核心理由是:他们在未核实成分表的情况下,持续散布“产品含刺激性防腐剂”、“用完烂脸”等言论(“黑粉”评价),并同步攻击品牌代言人。

 

公开信息显示,章昊代言Befe(不凡)后,粉丝认为该品牌定位与章昊国际选秀C位的形象严重不符,指责经纪公司“消耗艺人商业价值”。粉丝发起联合声明及“永拒低质代言”运动,号召停氪(表达不满,为网络语言)、停数据支持并集体抵制品牌官宣后的生日应援活动。

 

粉丝情绪从“维权”滑向“网暴”,最终演变为法律对峙。Befe(不凡)的强硬态度让行业第一次真切感到:饭圈“为爱发电”不再是免责金牌,品牌也不再沉默。

 

《美妆头条》记者梳理发现,同类案例发生在2020年肖战粉丝抵制事件中,雅诗兰黛、OLAY等品牌虽遭遇大规模舆论攻击,但未采取法律手段。2025年Befe(不凡)直接以《民法典》名誉权条款起诉,并通过刑事报案、民事诉讼双重追责,其强硬姿态在化妆品行业尚属首次,这意味着中国化妆品行业打响“反黑粉”第一枪。此前化妆品行业对粉丝非理性行为多采取“冷处理”或公关沟通,法律诉讼罕见。

 

这场诉讼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沉迷于粉丝红利的市场——它不仅是饭圈文化的“成人礼”,更是对依赖明星代言的化妆品行业发出的红色警报:当粉丝的“为爱发电”越过法律边界,品牌若缺乏风险意识,狂欢终将演变为共焚的烈火。这场看似突发的品牌维权,实则暴露了饭圈生态与商业规则碰撞下的深层隐患。

 

饭圈文化,是指由粉丝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自发组成的群体性组织,以支持偶像为核心目标,通过应援、打榜、宣传等方式参与偶像的推广活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高度组织化、纪律性、情感驱动性和商业资本化等特征。TA们对偶像代言产品——氪金消费(忠诚非理性消费)、数据迷恋(造假追求榜单)、极端崇拜(盲目失去理性)。乱象成因包括:资本操控、群体心理裹挟及青少年价值观不成熟。

 

Befe(不凡)诉粉案敲响警钟:化妆品企业如何驾驭“饭圈流量”而不触法律红线?

 

流量盛宴下的暗礁:

化妆品行业为何成“饭圈风险”重灾区?

 

众所周知,化妆品行业是卖美丽、卖健康、卖梦想的行业。一直以来,明星代言是化妆品行业品牌营销的核心武器。

 

因此,化妆品行业与明星/偶像经济深度绑定,其情感溢价显著——护肤品、彩妆与“美丽”、“身份认同”强关联,粉丝为支持偶像而重复购买、囤货的行为远超其他品类,非理性消费基础深厚。这样,行业天然具备引爆“饭圈”的基因,当然也暗藏以下独特风险:

 

一是评价体系敏感:产品功效主观性强,线上口碑极易被操控。竞品攻击、虚假差评或过度吹捧都可能扭曲市场认知,而粉丝往往是执行“冲锋”的主力军。

 

二是安全话题高危:一旦涉及诸如“烂脸”、“过敏”等指控(无论真假),在粉丝大规模传播下极易发酵成品牌危机,甚至触发监管审查。这个问题,应该是触发Befe(不凡)诉粉的导火线。

 

三是代言依赖症:许多新锐品牌或单品过度依赖单一顶流代言,将品牌命运与艺人声誉深度捆绑,艺人塌房、翻车或粉丝失控均会导致品牌池鱼之殃。所以,近几年有些品牌推出“永不塌房的代言人”——虚拟代言,如欧莱雅、资生堂、花西子等品牌。

 

Befe(不凡)诉粉案”的核心警示:品牌方不能选择性享用粉丝经济的红利——既收割粉丝冲锋陷阵带来的销量暴增,又对粉丝群体可能实施的违法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人肉搜索、恐吓威胁、有组织刷差评、捏造传播谣言等)采取“战术性失明”。当品牌通过默许、暧昧表态或流量分成等间接方式变相纵容此类行为时,其法律与道德责任将随粉丝行为的危害性同步升级。

 

 

品牌“防火墙”缺失:

诉讼案暴露的行业管理漏洞

 

Befe(不凡)被迫诉诸法律,虽属正当维权,却也折射出品牌方在粉丝管理上的被动与短板,这一行为本身已构成品牌管理失效。品牌“防火墙”缺失,暴露出其用户运营体系存在以下五大缺陷:

一是风险意识淡漠:只看到粉丝的购买力,忽视其组织化行动可能带来的法律与声誉风险。对粉丝群内的极端言论、策划的“行动”缺乏监控预警机制。

 

2、沟通渠道失效:当争议苗头出现(如产品成分质疑、竞品对比等),品牌缺乏官方、透明、高效的沟通渠道澄清事实,导致信息真空被谣言和粉丝情绪填满。

 

3、过度依赖“粉头”,丧失主导权:部分品牌为方便管理或刺激销量,过度依赖“大粉”(粉丝头目)传递信息、组织活动,变相将部分公关运营外包。一旦“粉头”指挥失当或夹带私货,品牌极易被反噬。

 

4、危机预案缺位:未能建立有效的粉丝行为规范,缺乏针对粉丝非理性行为(如攻击合作方、刷屏监管部门、制造虚假投诉)的专项应急预案和法律应对流程。事发后手忙脚乱,只能被动“灭火”或像Befe(不凡)一样事后追责。纠纷升级至诉讼阶段,反映日常舆情监控失灵。

 

5、情感账户枯竭:法律手段的启用,暗示品牌与核心用户群的信任纽带断裂。

 

对中国化妆品行业企业而言,该案例的镜鉴价值在于:流量时代的品牌安全,必须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防火”。

 

在数字化时代,首先需要构建数字化合规体系实现舆情监控,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其次,需要建立社群自治生态,培养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参与纠纷调解,形成缓冲带;再次,需要谋划柔性处置预案——建立阶梯式应对机制,确保争议在诉讼前通过补偿方案、情感修复等柔性方式化解。

《美妆头条》认为,行业协同——支持化妆品行业协会推动规范明星代言、抵制网络暴力、倡导理性追星的公约或倡议,共同净化市场环境,是破局“饭圈风险”的有效路径之一。

 

结语:

流量之上,规则永存

 

Bebe(不凡)诉粉案,如同悬在中国化妆品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彻底戳破了“流量即正义”的产业幻梦。这个案例深刻揭示:粉丝经济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品牌增长的火箭燃料,失控了便是摧毁商誉的定时炸弹。当代品牌的生存智慧,应当体现在:既要搭建与粉丝情感共振的“超级连接”,更要构筑法律合规的“防火墙”,让非理性流量在制度框架内转化为持久品牌资产。

 

在拥抱饭圈流量红利的同时,中国化妆品品牌必须恪守两条铁律:法律是高压线——绝不利用粉丝经济实施数据造假、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道德是生命线——拒绝煽动非理性消费,警惕成为下一个因粉丝反噬而崩塌的“Befe(不凡)式悲剧”。真正的长期主义在于:将粉丝热情转化为产品创新的动力,把偶像效应升级为品牌价值观的共鸣,最终构建粉丝、偶像、品牌三方共赢的清朗商业生态。须知:所有漠视规则的短期狂欢,终将付出百倍代价。

 

回归原点,回归产品。以产品硬实力重构消费逻辑——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夯实技术壁垒,依托真实用户口碑建立品牌信任,让消费者为品质价值付费,而非为明星效应透支情感溢价。

 

 

文本经授权发布,不代表美妆头条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若对文本内容有疑议,点击投诉举报。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优选品牌
更多

北极泉

谷雨

悠鲜

法兰琳卡

优选工厂
更多

天津尚美

绵花棠

欧曼娜

环亚那比昂

优选服务商
更多

美中集团

奇麟正维/kylinway

庆飞包装

天玺国际

优选品牌
进入>
优选工厂
进入>
企业服务
进入>
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
美妆头条,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是化妆品行业影响力垂直媒体。 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圈,打造美妆产业赋能平台。美妆头条立足引领美妆产业进化,从思想、经营、资源等多方面推动美妆产业升级发展。
展开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我要入驻

联系我们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

商务合作联系电话:15920991530

邮箱:1453879133@qq.com

@美妆头条 粤ICP备1511039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02000241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