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头条

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

立即打开

植物功效原料开品按下“快进键”!

原创美妆头条-张静

2025-06-30 11:14

101人看过

摘要 | 窥见植物的力量。

 

截至6月27日,据国家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系统信息,2025年已有81个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其中植物类新原料27个。

 

再往前看,2021年仅有6款新原料备案,无一款植物来源原料。2022年,全年获批的新原料高达42款,3款植物新原料备案成功。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备案69款化妆品新原料,12款植物新原料备案成功。2024年,共90款新原料备案,植物原料总计备案42款。

 

从数据可以看出,自备案开闸以来,植物类原料正在成为新原料备案的高频词汇。这一趋势既源于消费者对“天然安全+精准功效”的双重需求,也得益于政策对特色植物资源的鼓励。

 

如今,大众对植物功效原料的期待已不仅局限于基础护肤功能,更渴望其能带来多样化功效。在此背景下,植物功效原料有哪些创新应用?在植物原料方面,文化与科技应该如何融合?植物原料在开品方面应该关注哪些重点?

 

 

6月26日,在《美妆头条》主办、云山快仓大力支持的「植物功效原料应用——产品经理开品沙龙」上,这些问题得到了答案。

 

“植”引未来

中国特色植物大有可为

 

“早在2021年,《美妆头条》就举办了以‘植引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植物化妆品论坛,也一直在强调开品即战略。”《美妆头条》董事长、美妆产业营销专家张兵武在开场致辞中如是说到。

 

《美妆头条》董事长、美妆产业营销专家张兵武

 

诚如他所言,从2021年4月23日举办植引未来——首届植物化妆品论坛,到2024年4月17日,植造中国美——2024第二届植物化妆品大会的圆满落幕,2025年4月18日第三届植物化妆品论坛的盛大举办,再到此次的植物功效原料应用——产品经理开品沙龙,《美妆头条》这几年一直在聚焦植物化妆品赛道的产业研究与推动,为品类创新发展提供智慧助力。

 

张兵武直言,打开多个电商平台会发现烟酰胺、视黄醇、377等成分出现在很多美妆产品中,并且不需要教育消费者。中国化妆品行业想要打造植物界的烟酰胺、视黄醇、377,就要从原料端、市场端、品牌端、研发端、消费端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链路竞争力。比如说在化妆品领域,光甘草定是很火的成分,但是从甘草蜕变到光甘草定的过程中,一定下了一番苦功夫。

 

他还透露到,做企业和产品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技术型企业以“成分黑科技”建立专业信任,文化型企业以“艺术美学”打造情感溢价,效率型企业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大众市场。

 

《美妆头条》总编、中国香妆产业研究员黄志东表示,资源独特性、中医药理论现代转化、国家政策支持三大因素促使中国植物资源受到重视和欢迎。

 

《美妆头条》总编、中国香妆产业研究员黄志东

 

这一点可以从新原料备案数据窥探一二,在完成备案的80款植物新原料中,云南/长白山/华东为核心产区,贡献超80%特色原料,药用植物占比从2022年的14%提升至 2024 年的46%。

 

为什么要开发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原料?黄志东在现场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是市场趋势,抢占消费心智,满足天然安全需求。第二是国际竞争,响应国家政策,突破原料“卡脖子”困境,实现产业升维,以草本密码重塑全球护肤格局。第三是社会责任,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建设,开发特色植物原料可以推进对国家自有植物资源的保护。

 

他透露到,中国植物原料技术创新在功效成分开发方面可以瞄准抗衰老、舒缓修护和夜间修护三大维度。在前沿技术应用方面可以瞄准植物干细胞培养、纳米载体包裹、生物发酵等技术方向。

 

黄志东以谷雨、薇诺娜、柳丝木、植物医生、麻尚会、林清轩、稀物集、上海家化等企业为例,详细讲述了企业如何运用甘草、青刺果、安化黑茶籽、石斛兰、金线莲、红山茶、松茸、青蒿等中国特色植物资源,通过现代科技提取其活性成分,并融合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护肤应用。从诸多深耕中国特色植物的品牌可以看出,本土化创新、科学赋能传统、可持续价值是其核心举措,而这种“中国成分+科技转化”的模式,正推动行业从“概念营销”转向“实证型产品力”竞争。

 

多向联动

探索中国植物力量

 

云山快仓商务渠道总监张子晶以《如何打造美妆电商的消费物流体验》为演讲主题,从美妆物流存储运输的专业角度出发,详细讲述了云山快仓通过多个仓库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分布式的网络布局,从而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

 

云山快仓商务渠道总监张子晶

 

张子晶透露到,云山快仓主力服务美妆全仓配品类,包含精油品类、彩妆、洗护、美发、母婴、日化产品、保健食品、药妆系等,并通过五大美妆服务优势提升物流时效。

 

比如在植物化妆品方面,可以通过存储环境、包装防护、运输温控、系统追溯等多个维度构建全流程方案,实现从仓储到配送的高效衔接,确保植物化妆品以最佳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

 

未来云山快仓也将持续发挥在电商美妆领域多年沉淀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经验,提升消费者的物流端体验,助力美妆品牌企业提升高效配送和增值服务。

 

解剖学、皮肤微生态学逻辑、植物原料开发,这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广东药科大学博士、副教授祝宝福从上述三大维度出发,阐述了皮肤生理学与护肤品原料共生逻辑。

 

广东药科大学博士副教授祝宝福

 

祝宝福教授表示,亚洲肤质真皮层较厚,面部的软组织更重,所以更容易出现松弛下垂。在表皮结构上,国人的角质层较薄,特别是屏障功能相比于欧美人更弱,所以在很多功效型成分在欧美人群中广泛使用时,东亚肤质则会出现脱皮、泛红、敏感。

 

此外,美容护肤的底层逻辑关乎抗光老化、炎症、氧化应激、抗糖基化等方面,在这几大方面的影响下,人类会逐渐衰老。

 

而关于植物来源化妆品原料的未来,可以从工匠精神、动物实验代替、中医药理论、中国成分方面入手。比如可以从功效机理和通路,皮肤生理学着手,在工匠精神方面可以关注安全性、稳定性、功效性,成分要有中医药理论指导,不过亟待发展相关的检测检验方法。

 

在追求天然功效的同时,防腐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始终是行业痛点。基于此,中山大学生物医学硕士、佳美化工(PCI)技术经理李倩倩以《植物源防腐剂的应用》为主题,结合前沿研究分享如何通过植物活性成分替代传统防腐体系,为产品安全注入新动能。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硕士

佳美化工(PCI)技术经理李倩倩

 

李倩倩表示,从苯氧乙醇、对羟基苯乙酮、MIT/CIT,到厚朴树皮提取物、茶多酚,聚赖氨酸、壳聚糖酸,再到乳链菌肽,化妆品防腐剂正朝着天然、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而植物源防腐剂是从植物中提取或通过植物成分改性获得的具有抗菌、防腐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凭借安全性高、多功能性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已成为化妆品防腐领域的核心发展方向。Innosei® LER 1、Innosei® LEP等植物源防腐体系在抗菌、稳定等方面都具有不错的数据,在推荐剂量下安评可顺利通过。

 

然而,供应链端的种种创新与努力,其终极价值在于赋能品牌、服务消费者。品牌方作为直面市场的最终载体,是检验这些供应链创新成果能否开花结果的试金石。以韩后为例,上文所述的这些关键创新维度、技术应用、文化融合,能否在品牌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承接和清晰体现?

 

据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同时也是茶多酚的主要生产国。目前,中国茶多酚的年产能约为7000吨,年产量更是高达9000吨。

 

韩后品牌顾问乔巴就在现场,透露了韩后为何坚持以茶抗老。

 

韩后品牌顾问乔巴

 

他表示,只要稍微耐心一点,把茶从头到脚地进行解构,便不难发现它抗氧化方面的优异特征。肌肤衰老起因于自由基,氧化带来的皮肤痕迹,便是“老态”,而东方茶富含茶多酚、维生素、叶绿素、生物碱,能清除自由基,防止氧化和抗衰老。

 

“在东方茶的研究上,韩后花费了17年的时间”,乔巴讲到,韩后攻克了EGCG不稳定、难以应用于护肤的世界性难题。这项突破斩获中法双国发明专利,并在IFSCC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上作为东方茶护肤的标志性成果发布。此外,韩后牵手中科院联合研发的NPCA靶点肽仿生微囊(外泌体)多脂包裹技术还获得专利。

 

在原料端,韩后深入3700+中国茶种资源,最终筛选出20+种护肤适配型高活性茶叶,率先将“养肤茶”应用转化为现代护肤素材,从种植、采摘、提取、检测环节全链条把控,为后续技术攻坚奠定“黄金地基”。同时还将17年专研茶原料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各领域专家协作,共同制定了绿茶、红茶、EGCG、山茶籽油的护肤品应用标准,让茶原料的行业标准更完善和科学。

 

按下“快进键”

撬动中国植物原料产业变革

 

植物原料,即植物来源的原料,按照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化妆品新原料判定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可以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分为直接植物来源和间接植物来源。

 

在市场前景、法规鼓励、可持续发展趋势、消费者偏好、技术创新等共同推动下,植物成分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开发热点。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植物化妆品市场需求,以及植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把握植物化妆品发展新机遇,推动中国植物成分的发展,《美妆头条》也一直在行动。

 

《美妆头条》创始人兼CEO郑海波就在沙龙现场重磅推出「植物原料大赏」2025年度IP项目,同时以“金植奖”为号角,寻找在化妆品植物原料领域实现科学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化落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市场价值的植物原料,构建原料商、代工厂与品牌方的共生生态,推动整个植物原料产业化进程。

 

《美妆头条》创始人兼CEO郑海波

 

从线下植物功效原料沙龙的应用研讨会,到线上路演的特色原料直播秀;从权威媒体专栏的深度解读,到《植物原料年鉴》的历史存档,「植物原料大赏」年度IP将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科学传播,让优秀植物原料和国货美妆品牌,成为行业教科书的经典案例。

 

 

随着国家法规的进一步收严,化妆品行业迎来了史上最严的监管。植物化妆品由曾经的概念性添加时代转变为功效宣称、功效评价时代,这个转变对于整个化妆品行业来说不仅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全新的机遇。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植物功效原料在应用中有什么痛点?植物功效原料在与品牌的沟通探讨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植物原料的发酵与提取,在技术上和功效上有怎样的区别?

 

在植物功效原料应用——产品经理开品沙龙上,多个嘉宾围绕这些问题,从原料商、研发人员等角度各抒己见,立足中国特色植物共探市场的风起云涌,为行业发展提供裨益。

 

华南理工大学日化行业校友会会长曹伟

 

广州泰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

 

广州市科萨路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郊

 

依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袁少川

 

华南理工大学日化行业校友会会长曹伟表示,植物功效原料一定要搞清楚和讲清楚原料成分是什么,机理是什么,具体功效是什么,并在品牌端(产品开发、营销沟通、消费者教育)将这种“清晰”和“科学”有效地传达出去。

 

“植物原料检测方法与指标不统一”,广州泰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讲到,比如金银花提取液价格不一,也比较难定一个标准。此外,他还进一步阐明了明星防脱原料侧柏叶提取物是怎么做到高含量、高活性。

 

广州市科萨路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郊认为,安评数据缺失、批次稳定性差、机理研究薄弱等是制约植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依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袁少川则透露到,在与品牌的沟通探讨过程中确实会遇到诸多问题,要根据品牌方对植物成分的理解和应用方式做有区别的沟通,比如单体的植物提取物,关注纯度和添加浓度;中国特色植物的应用方面,重点关注产地与品种溯源;还可以基于"君臣佐使"理论的植物协同应用。

 

总体来说,随着崇尚植物成分、环保成为大热趋势,以植物成分为主的中国特色植物资源正在成为当下美妆品牌追捧的原料。而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如何持续创新产品,是整个植物赛道入局者需要深刻思考的命题。我们也期待通过植物功效原料应用——产品经理开品沙龙,与会者能收获开品解题新思路。

 

文本经授权发布,不代表美妆头条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若对文本内容有疑议,点击投诉举报。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优选品牌
更多

北极泉

谷雨

悠鲜

法兰琳卡

优选工厂
更多

天津尚美

中通生化

美思智造

环亚那比昂

优选服务商
更多

IFF健康与生物科技事业部

同康美妆

贤俊龙彩印

合众集团

优选品牌
进入>
优选工厂
进入>
企业服务
进入>
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
美妆头条,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是化妆品行业影响力垂直媒体。 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圈,打造美妆产业赋能平台。美妆头条立足引领美妆产业进化,从思想、经营、资源等多方面推动美妆产业升级发展。
展开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我要入驻

联系我们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

商务合作联系电话:15920991530

邮箱:1453879133@qq.com

@美妆头条 粤ICP备1511039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02000241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