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底妆占据了彩妆市场的半壁江山,得底妆者得天下。据时趣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彩妆行业及营销趋势报告》数据,底妆品类在彩妆市场占比最大,市占率为50.34%。而当赛道越来越卷,品牌们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俘获新一代消费者的芳心?
美妆头条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底妆市场发现,“专为亚洲肌肤定制”成为品牌们在新环境下迎合消费者进阶底妆需求的重要表现。
01
缘何有亚洲肌肤定制底妆?
为什么会有亚洲肌肤定制底妆一说呢?这或与东西方消费者存在的显著皮肤差异有关。
在人种分属上,亚洲人属于东亚人种,欧美人则属于高加索人种。人种不同导致的差异最先体现在肤色上,如亚洲人黄色人种居多,欧美人肌肤会更偏白皙,历史的原因也让欧美区域的部分人口肤色有着和非洲人一样健康的小麦色或黝黑色皮肤。
雅诗兰黛的科学团队就曾在对比了73名非裔美国人、119名高加索人、149名东亚人之间皮肤屏障及角质层相关参数差别后发现,无论是在基线经皮水分散失、皮肤屏障功能、还是角质层成熟度指数,高加索人相关参数都明显高于东亚人。
业内某专业研究人士也曾对媒体表示,亚洲人对比欧美人,两者的面部骨架和结构存在细微不同。相对而言,亚洲消费者面部骨架和结构相对更平、更宽,欧美消费者的面部骨架结构更立体,眼窝也更深邃。
而据Fitzpatrick皮肤分型分类,一般会认为欧美人皮肤以I、II型为主;亚洲人皮肤则以III、IV型为主。这也意味着,皮肤颜色越浅,越容易受到光老化的伤害。也就是说,欧美人群更易出现皱纹、长斑的皮肤衰老问题,而亚洲人因脸部脂肪较多,后期面部松弛、下垂等问题会更显著。
因此,基于两者肌肤的差异,亚洲人和欧美人对底妆的需求可以说迥然不同。如欧美消费者追求打造小麦健康肌,妆容会强调立体感与线条感,底妆遮盖力强,但也更厚重,而亚洲肌肤会偏爱美白、无暇裸妆,追求肤感轻薄、细腻自然的底妆。定位“亚洲肌肤新底妆”的方里FUNNY ELVES品牌创始人杨菊就发现,全球底妆产品研发资源的分配上,超过90%的专家资源在研发欧美人群,而针对亚洲肌肤的研发还不超过10%。
与这一研发现状相矛盾的是,全球消费格局的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欧美不再是世界消费的中心。在这一空白市场下,专门针对亚洲肤质研发的底妆产品应运而生。
02
满足消费者进阶底妆需求
品牌纷纷加码底妆专为亚洲肌肤定制
底妆一直是彩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品类之一。按照功能的分区,底妆产品又可被细分为素颜霜、妆前乳、隔离霜、BB霜、cc霜、气垫、粉底液/霜/膏等。随着消费者对底妆需求的进阶,底妆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也日趋激烈。
数据显示,2023年亚洲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底妆作为基础产品的地位日益提升。共研产业咨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底妆产品市场全景调研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底妆市场规模为526亿元,同比增长10.27%,预计2025年底妆市场规模将达到610亿元。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下,品牌们也在思考如何深耕这片肥沃的土壤。
纵观整个底妆市场,国际品牌们早早迈出“底妆专为亚洲肌肤定制”的第一步。如MAC定制无瑕粉底液在2017年推出了最适合亚洲人的限定色N18,不显黄的同时能提亮肤色;美宝莲纽约在2018年精选10款专为亚洲女性肤色定制的FIT me粉底色号发售;DIOR、Nars、 Armani、植村秀、兰蔻、CPB等品牌均为亚洲肌肤量身定制过粉底、气垫等底妆产品。
而在国内,品牌也开始纷纷加码亚洲肌肤定制底妆。
卡姿兰作为国货彩妆的领导者品牌之一,通过分肤定制,持续为亚洲女性打造专属底妆;玛丽黛佳针对中国肤色调配专属中国九色肌粉底。
为亚洲肌肤研发专属底妆的方里Funny Elves,则从亚洲女性肌肤特质出发,针对亚洲肌肤毛孔更为细腻的特点,推出采用特定目数的粉体制成的底妆产品。
Blank me半分一则创新推出以肌肤光学为体系的中国专业底妆品牌定位,将光学技术融入底妆产品中,目前推出的气垫、粉底液、遮瑕、散粉等多个底妆相关产品均对中国女性底妆友好。
完美日记首发原创《完美日记亚洲肌肤底妆问题图谱》,基于图谱,品牌清晰系统定义不同底妆问题,专研肌肤/底妆/手法三大通路,从不同层面给出有效解决方案,并推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对于持妆粉底根本需求的底妆产品——微距粉底液。
另外,聚焦中国敏感肌人群的SuppleSupple舒朴,则根据干敏肌、油敏肌的不同需求进行分肤定制,做到了差异化。
而毛戈平、彩棠等由专业化妆师创立的彩妆品牌,虽不专研底妆,但其推出的底妆产品也对亚洲女性面部友好。如彩棠的底妆产品选择从“塑造优越骨相”的角度去触达消费需求,凭借为中国面孔量身定做的底妆策略,彩棠着实在竞争白热化的底妆市场中火了一把。
另从品牌格局来看,目前海外品牌占据了底妆的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多集中在大众市场。且放眼国内,专业做底妆的品牌还是较少,多以彩妆品牌产品线为主。不过,近些年新锐的国货品牌在各个大促节点表现亮眼。
在蝉魔方统计的2024年618抖音彩妆类目品牌榜单中,方里Funny Elves凭借5000w-7500w的底妆销售额蹿升至榜单第二位,第一位是在海内外名声大噪的花西子,YSL圣罗兰则落后于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新秀,位居第三,卡姿兰、毛戈平、玛丽黛佳等品牌均进前十。
可见,专为亚洲肌肤定制的底妆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持续进阶的底妆需求,在整个面部底妆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
03
亚洲肌肤定制的底妆产品“跑偏”
行业及市场认知仍需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底妆的消费市场,部分品牌及用户对于宣称专为亚洲肌肤定制的底妆产品认知还比较浅显。
如有些品牌仅在色号上大做文章,就自诩“定制”,满足了亚洲消费者的底妆需求。部分消费者也理所当然把“出亚洲限定色号”作为品牌定制的“匠心”表现。但其实,底妆专为亚洲肌肤定制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颜色选择上,更体现在对肌肤的保护和改善上。
此前,blank me半分一品牌创始人兼CEO杨博雅就表示,底妆的技术门槛极高,“它不是单一地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要解决用户的需求这一系统性问题,用户需要遮瑕、持妆、控油、轻薄、不暗沉等等,要满足这些需求是不容易的。”
因此,随着亚洲消费者化妆习惯不断成熟,其对底妆的需求更具针对性,专研亚洲肤质的底妆产品不能仅靠搞营销、吹概念,而更应深入了解亚洲人的肌肤类型和需求,把核心的底妆诉求做好,这样的底妆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譬如,除了调整色号问题,如何在底妆产品的设计中,通过粉体的光泽调整让脸部更显立体?在打造良好妆面的同时,如何契合亚洲面孔对底妆产品持妆、控油、遮瑕、自然等进阶功效的诉求?
总的来说,专为亚洲肌肤定制的底妆市场发展可谓火热,但仍需在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和市场教育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正如CBNData《后疫情时代面部底妆趋势洞察报告》所说,底妆品类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强功效属性、新出现的场景需求和监管场景的变化,让底妆有成为彩妆市场下一个“蓝海”的可能。或许,只有那些更懂得如何与中国及亚洲消费者沟通的品牌,才更有可能把握住突破底妆市场的良机,从而推动底妆产品边界的无限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