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化妆品行业不允许讲真话的话,宁愿再也不做这一行”。
“可能会得罪德高望重的前辈。”
“向全行业提出三个质疑和问题”。
近日,微信视频号《为了玲飞》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某95后配方师在会议现场提出三个灵魂拷问,其中误用防晒喷雾诱发肺炎成为热议话题。
防晒喷雾又陷是非之地
或导致肺炎?
95后配方师在视频中表示,防晒喷雾的使用风险提示非常重要,自己收集到了很多关于误用防晒喷雾诱发肺炎的真实案例,甚至防晒喷雾对脸喷会导致白肺风险,希望这样的安全提醒,行业人士可以推动并落实到产品包装。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视频发布后,在美妆行业引发热议。
有行业人士表示,该研发工程师的发言让人惭愧。不过也有人认为,该研发工程师的观点比较片面,只不过拿一些个别现象和可能性作为全部,这叫因噎废食。
美妆头条记者发现,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份,信视频号《为了玲飞》就曾发布一条视频,该95后配方师表示,刷到一条误吸防晒喷雾导致白肺的新闻,市面上很多防晒会添加大量和防晒没有关系的推进剂,比如丁烷、丙烷、异丁烷。有的推进剂是添加于打火机和煤气罐中,如果近距离直接对脸喷的话,喷出来的气体和细微颗粒很容易被吸进去,严重的话是会导致哮喘和肺病的,防晒喷雾不能直接对脸喷,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文章都明确建议过。但是很多消费者被铺天盖地的宣传所误导,对防晒喷雾的正确使用方法做出错误示范,甚至有的商家为了卖货故意为之,进行精心设计的诱导宣传。
某资深工程师透露到,防晒喷雾吸入是有危险的,尤其是颗粒性物质,无机防晒剂的风险主要就是指吸入风险,这和吸入粉尘是一样的道理。
言安堂、言之有物创始人赵国庆则告诉美妆头条记者,防晒喷雾安全风险问题要看是一次事件还是群体性事件。该配方师观点有点偏颇了,防晒喷雾有安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场景。
使用过程存在三大安全隐患
但产品不应该背最大的“锅”
公开资料显示,“白肺”一般指重症肺炎在X线或CT检查下的表现,患者肺部呈现一大片的白色状态,还伴随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脏器功能障碍等症状。
美妆头条记者搜索发现,在网络上却有一些因防晒喷雾使用不当而导致“白肺”新闻。去年8月份,新湖南客户端报道,一位年轻男子使用防晒喷雾,在对着面部喷洒时一不小心发生误吸,随即出现胸闷、咳嗽的症状,症状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仍未好转。后经检查,双肺赫然呈现大范围白色样病变,肺部CT报告显示大范围白色病变,报告提示为“白肺”。
长沙市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的接诊医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感染、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等“白肺”最常见的病因外,吸入有害物质如粉尘、喷雾等,也可导致肺部出现大范围白色样病变。
防晒喷雾因其使用方法简单,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但是大剂量地喷洒防晒喷雾,除了会带来误吸的风险,还有可能发生“引火上身”的事故。有新闻报道,一位爸爸出门前给孩子喷防晒喷雾,因为没留意孩子在玩打火机,防晒喷雾秒变“喷火枪”,瞬间发生爆燃,火焰包围孩子整个脸部。经过检查治疗,皮肤轻度烧伤。某消防救援大队也曾对防晒喷雾做过实验,将三款防晒喷雾对着空中喷洒,然后打着点火器,三款防晒喷雾均发生了燃烧。
广州科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永生向美妆头条记者表示,防晒喷雾对脸喷会导致“白肺”的问题应该由职业医师来确定,因为涉及形成原因、患者体质、防晒喷雾使用方法等多个环节。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廉翠红告诉美妆头条记者,一般来说,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很难出现“白肺”,但如果本身的身体机能较弱、免疫力低,肺部受“侵害”时难以抵挡,就可能发展的较为严重,出现“白肺”表现。“白肺”除了感染等最常见的病因外,吸入有害物质如粉尘、喷雾等,也可导致肺部出现大范围白色样病变。
“在防晒产品中,防晒喷雾以便捷的使用方式和清爽的质地出圈。然而消费者也应该认识到防晒喷雾产品本身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保持警惕。”廉翠红讲到,另外,防晒喷雾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具有易燃性。例如,丁烷、异丁烷等成分在遇到明火、点燃烟草或其他火源时,就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我们不建议频繁大量使用防晒喷雾,如果为了方便一定要用喷雾剂型,尽量避免在封闭或通风不畅的环境,最好在宽敞的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另外,为确保避免喷雾过量,避免将喷雾直接喷向脸部或呼吸道附近,喷雾时一般建议距离皮肤大约10-15厘米,屏住呼吸的同时将手掌放在口鼻前,以防止喷雾进入呼吸道。其实,正确使用防晒产品只是预防日晒的一部分,在防晒产品使用上建议尽量不要用喷雾剂型,另外防晒的方法还有防晒衣裤、遮阳帽和墨镜进行物理防晒,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此外,除了防晒喷雾,发胶、干发喷雾都一样,所以消费者使用这些喷雾剂型产品时要做好呼吸道防护,避免使用不当和过量,同时建议相关品牌方做好重要提示避免误吸。
兰州某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向美妆头条记者透露到,很多防晒喷雾出现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使用不当。相比其他防晒品类,防晒喷雾有三大安全隐患。比如“肺炎”和“白肺”等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空间比较密闭并且是吸入大量喷雾。此外,使用防晒喷雾还不能遇见明火,再加上产品中含有催化剂,近距离长时间喷洒很有可能会冻伤。但这些都是使用方法不当,防晒喷雾不应该为此背锅。
广州一防晒喷雾开发者也告诉美妆头条记者,市面上的防晒喷雾成分中可能含变性乙醇、丁烷、异丁烷等可燃物,遇到火就会燃烧。所以在使用防晒喷雾时,需要注意近明火和距离,防止烧伤和冻伤。
化妆品违禁词网创始人李锦聪在朋友圈表示,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本质上这是“意外”事件,与产品并没有多大关系,消费者有一定的责任。站在产品风险角度思考,儿童防晒产品不应该做成气雾剂包装形式,尽管法规没有禁止,但儿童气雾防晒产品不管是正常还是误用,一旦大量吸入,肯定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中国知名护肤专家、理性护肤运动发起人冰寒也在其微信公众号表示,防晒喷雾本身是安全的,不安全的是呼吸道吸入防晒喷雾。肺是一个盲端的结构,粉尘之类的被吸入之后,会沉积在肺内,没有出口,就容易引发疾病。而防晒喷雾中添加的防晒成分中有可能有固体颗粒,比如二氧化钛。添加的其它可溶性防晒成分、乳化剂、溶剂等,被吸入也可能呼吸道后,也可能导致肺受损,并被吸收到体内。正确使用防晒喷雾、避免风险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不必恐慌。
多个品牌缺乏规范宣传
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
随着使用场景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防晒品类成为消费者刚需产品。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防晒市场规模预计为220亿,2029年中国防晒市场规模将达到389亿元。
按照剂型划分,防晒化妆品可分为防晒霜、防晒乳、防晒喷雾、防晒油等产品。其中防晒喷雾作为第二大细分品类,成为防晒家族的潜力股。据用户说数据显示,在2021—2022年美容护肤品类互联网热度增幅方面,防晒喷雾的互联网声量占比增幅为75.4%,2022年GMV同比增速41.13%。
虽然防晒喷雾大火,但是在宣传方面确实存在一定问题。
美妆头条以“防晒喷雾”为关键词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搜索,浏览多个防晒喷雾产品详情页面信息后发现,有些防晒喷雾产品在宣传页面或使用方法中出现对脸喷涂示意。甚至娜丽丝、玥之秘防晒喷雾的产品详情页面更是放置着影视明星和模特手持产品对着面部喷涂的大幅宣传照片。
不过也有品牌在产品包装盒实际宣传过程中都有提示。比如蜜丝婷Mistine防晒喷雾在起官方旗舰店宣传页,就有使用文字提醒,建议在宽敞通风处使用,请勿对准口鼻,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不建议使用。此外,蜜丝婷Mistine还表示,请勿在同一个身体部位近距离(如十厘米内)连续喷射超过三秒,避免冻伤肌肤。海龟爸爸也在防晒喷雾使用指南中表示,如在面部使用,先喷在掌心再均匀涂抹于面部。
某研发人员向美妆头条记者表示, 防晒喷雾可以喷脸,但是并不是所有防晒喷雾都适合直接喷在脸上。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创始人、研发总监张太军曾向媒体表示,防晒喷雾本身并不是针对脸部使用开发的,使用防晒喷雾应避免在车内、卫生间等狭小空间使用,也应避免直接对准面部使用。
多方共同努力
才能促进行业良性长远发展
事实上,去年2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检测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防晒化妆品防水性能检测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化妆品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6项技术指导原则公开征求意见,对防晒产品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8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发布防晒喷雾正确使用方法,告诫消费者应注重产品安全外的使用安全。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文章强调了8大要点,从产品挑选到使用方式,再到使用场景一一罗列。使用防晒喷雾时主要喷洒在身体部位,使用时与皮肤至少保持15~20厘米的距离。使用于面部和颈部时,先喷洒在手上,然后用手均匀涂抹。此外,不要在卫生间、车内等狭小密闭不通风空间内使用,喷洒时要注意通风,使用时紧闭口鼻,勿刻意吸气,避免大量吸入喷雾。
在“防晒大过天”的当下,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防晒品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抽检中多次查出防晒类化妆品不合格的情况,防晒喷雾也因此成为被通报的“常客”。
去年1月,国家药监局关于56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3号)显示,卡丹侬烈日防晒喷雾等多款防晒产品未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标示的防晒剂。仅隔一周,国家药监局又公布了关于70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5号),肌司研臻恋沁透防晒喷雾等多款产品上“黑榜”。2月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57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11号)显示,露兰姬娜美肌轻透水感防晒喷雾等多款防晒品类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未标示的防晒剂。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我国防晒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规模将增长至244亿元,2021—2025年平均增速CAGR为10.5%。正因为防晒产品成为当下火热的品类,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
上述方永生表示,确实有一些不坚持长期主义的低端品牌及低端厂家,为了短期利益而联合一些不规范检测机构采取一种违背市场公平竞争的低劣行为。但随着国家监管趋严及国产高品质防晒产品的不断增加,此类低劣及恶性竞争的市场行为会逐渐减少和清除,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才20年左右,不能因为一部分不良厂商的不良行为而否定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博贤实业(广东)有限公司化妆品研发中心研发总监曾万祥认为,用“以偏概全”来吸引眼球,会害死整个行业。每个赛道乃至每个国家都会有诸多不完善地方,多建设和多修复才能推动行业进步。
也正如曾万祥所说,对于防晒喷雾而言,有不同声音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情,但不应一棒子打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仍需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携手保护美妆产业的生长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