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利华因涉嫌“漂绿”受到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 (CMA)的调查。“漂绿”(Greenwashing)一词最初是由环保主义者Jay Westervelt于1986年提出,指的是公司运用具有误导性或错误的宣传方式,来夸大自己在环境方面的努力。
从化妆品行业的角度通俗地说,“漂绿”是指化妆品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说的比做的多”或是“只说不做”,着ESG之名,行“虚假环保”之实。
截图于英国CMA官网
目前,CMA已经联系了联合利华,并以书面形式提出关注。CMA将使用其信息收集的权力,以获得进一步的证据,以推进其调查。案件如何展开将取决于证据显示的内容。可能的结果包括:获得联合利华的承诺,使该公司承诺改变其运营方式,将该公司告上法庭,或在不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情况下结案。
01
联合利华涉嫌“漂绿”?
今年1月,英国CMA将其环境声称工作扩大到包括快速消费品(FMCG)。快速消费品是人们日常使用并定期回购的必需品,如食品和饮料、清洁产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然而就在近日,英国CMA针对联合利华集团展开调查,发现联合利华在某些家用产品的宣传上涉嫌“漂绿”。英国CMA称联合利华某些产品使用了某些模糊和宽泛的语言,这些产品可能在环境影响方面上误导消费者。
英国CMA针对联合利华的问题,列举了涉嫌的五个问题。
第一:联合利华使用的某些声明和措辞显得空泛,可能在这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误导消费者。
第二:关于某些成分的声明可能会夸大产品的“天然”程度,因此可能会造成不准确或误导的印象。
第三:产品集中于某一方面的声明可能暗示其整体上是环境友好的。
第四:某些绿色声明——特别是与可回收性有关的声明——可能不清楚,因为它们没有说明它们是否与产品或包装的全部或部分有关。
第五:联合利华对颜色和形象的运用——如绿叶——可能会给人一种总体印象即某些产品比实际上更环保。
截图于英国CMA官网
英国CMA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证据已经引起了人们对联合利华如何将某些产品作为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关注。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说法,看它们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发现漂绿行为,我们会采取行动确保购物者受到保护。”
截图于英国CMA官网
CMA首席执行官Sarah Cardell谈到:“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保护环境,但我们担心许多人被所谓的‘绿色’产品误导,而这些产品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目前,联合利华表示对这一宣布感到“惊讶和失望”,否认了CMA的说法。联合利华表示:“我们将继续与CMA合作,并完全遵守进一步的信息要求”。
02
利益裹挟
“漂绿”信号无处不在
近几年,ESG成为大热门,投资者将ESG评级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维度之一。据数据统计显示:A股化妆品概念板块中,25家化妆品公司中有16家披露了2022年ESG报告,接近了2/3的数量,行业披露率达64%,而围绕ESG领域投资的公募基金规模也超过了5000亿元。
ESG简单来说,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的合称。是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来评价企业的指标,评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等等。目前,ESG已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维度,
“绿色”的红利效应,不少企业在利益裹挟下进行阳奉阴违的漂绿活动,在ESG报告中大做文章,夸大绿色绩效来吸引投资,创造强于同行的估值溢价。
英国尼尔森咨询公司(Nielsen)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有66%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友好型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在千禧一代这一比例直接上升至73%。为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因而更多的企业开始用“绿色”来粉饰品牌。
2021年,韩国美妆品牌涉嫌“漂绿”行为。据《韩国先驱报》报道,韩国美妆品牌悦诗风吟(Innisfree)陷入了“漂绿”风波。网友质疑纸瓶里面为何是塑料瓶,该品牌被迫回应,并为宣传用语的不准确“道歉”。然而,这个回应和道歉并没有令网友们信服。
图源于网络
妮维雅旗下的“Pure and Natural”面霜号称95%的天然成分,打着天然的口号,最后然后被检测出含有致癌防腐剂而备受关注。同样,美国化妆品公司Organix的一系列产品被发现不含有机成分、没有经过认证,并且含有有害成分。
在化妆品行业中,虽然所有化妆品在上市之前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但因为监管分类制度缺乏,所以依然存在问题。如关键词“有机”的用法仅在农产品领域有所规定。使用一种经认证的有机(农业)成分,就可以给产品贴上“有机”的标签,而不管其中是否含有使用农药的或对环境有害的成分。除此还有“无化学成分”、“经皮肤病学检测”、“草本”、“植物”之类的标签。这些标签传递了绿色环保的附加价值,但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有利于环境。
有环保主义者称,很多公司的环保措施实际上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实施,甚至打着“绿色”的擦边球来吸引消费者,让问题变得更严重。目前,漂绿已成为美容和时尚界关注的一大领域。去年,Asda的ASOS、Boohoo和George被列为CMA调查的目标。而从CMA发起对联合利华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消费者们要警惕一些公司利用虚假、夸大的环保宣传来推销产品。
03
可持续发展
环保主义仍是重中之重
纵观化妆品行业,目前市场趋势仍向可持续发展迈进,更多企业开始呼吁承担社会责任,进行绿色转型,并对公司的长期治理进行探索。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在化妆品行业中,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成为各个公司的关注要点。
早在2015年,我国提出了“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有关要求,2016年进一步细化为“制定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整合方案”,于2019年发布了《绿色产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
目前,针对“漂绿”行为的规范,我国施行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范,弥补了政策空白。
在国内,不少品牌为化妆品行业作出良好的环保榜样。
珀莱雅在包装设计上将覆合铝箔袋改成单一材质,且采购经FSC认证的快递箱,将产品纸箱包装二次加工后重新回收到车间再利用。在2022年累计完成41.92万个纸箱的循环再利用,减少纸箱使用量41.92万个,累计减少12000个白色塑料袋的使用。
除此之外,上海家化对自身的物流运输和仓储进行了优化,实施了“飞粤计划”,减少了华南地区公司在物流运输以及仓储方面产生的碳排放。佰草集80%以上的产品采用可回收降解外包装,用再生纸制造包装纸盒。
身陷“漂绿”风波的联合利华,也有着塑料战略目标。2025年的塑料目标:将包装中使用的原生塑料量减半,并实现超过 100000 吨的绝对减少,确保100% 的塑料包装设计为完全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包装中使用 25% 的再生塑料。而今年11月,联合利华也发布了“Clean Future 2.0(洁净未来2.0)”战略会。在环保做着众多努力的联合利华,如今面临英国CMA的调查,在消费者眼里还是意外的,真相如何还需静观其变。
可持续发展是化妆品行业达成的共识,环保的话题尽管已经是老生常谈,但面临的环境问题仍一直存在。此次联合利华涉嫌的“漂绿”行为,无疑是给行业敲响了一个警钟,近功急利的环保主义是不可取的,实实在在的环保才是走得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