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意外!美国高端彩妆品牌突然官宣:闭店!
2023年还剩下1天,曾经红极一时的“全球第一眉笔品牌”——贝玲妃(Benefit)宣布:其“京东、天猫、抖音”三大官方旗舰店,将于2024年1月28日关闭。这一官宣,意味着贝玲妃(Benefit)即将告别线上自营店。
公告称:在2024年1月28日23时59分之前下单的货品将按计划送达。同时客服通道及会员权益兑换将开放至2024年1月28日23时59分,在此期间我们将为您妥善处理各类售后需求和会员权益兑换。店铺结束运营后会员权益也将失效,请您尽快前往会员中心进行线上兑换。
消息一出,引发业内和消费者的哗然。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从大学时代就一直在用贝玲妃(Benefit),用了很多年,可惜了;也有不少网友期待,在贝玲妃(Benefit)闭店清仓的时候能够“平价”囤货。
贝玲妃(Benefit)由美国一对双胞胎姐妹创建于1976年,并逐渐树立了“笑容是最好的化妆品”的品牌理念。亲和的观感、幽默的态度,贝玲妃(Benefit)的品牌形象曾独树一帜。1999年,贝玲妃(Benefit)被奢侈品巨头LVMH收入囊中,强势资本的助力下,贝玲妃在全球扩张。
据公开报道,根据2021年全年全球知名眉部产品零售总额估算,贝玲妃(Benefit)为全球第一的眉妆品牌。 LVMH官网介绍,贝玲妃(Benefit)品牌已涉足全球55个国家,每两秒钟就有一款眉部产品被售出;贝玲妃(Benefit)官方数据显示,“反孔精英脸部底霜”是欧美排名第一的妆前乳,平均每14秒售出一支。
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眉笔品牌”,入华16年,中国消费者对于贝玲妃(Benefit)并不陌生。2007年,贝玲妃(Benefit)进入中国大陆,凭借“眉笔、蒲公英蜜粉、猪油膏、反恐精英妆前乳”等多款明星产品在中国市场攻城略池,赚得盆满钵溢。
然而,2021年贝玲妃(Benefit)开始在全国多座城市大面积撤柜;如今,线上旗舰店全部关闭,只剩Sephora丝芙兰中国渠道5家店苦苦支撑,可谓真成“时代的眼泪”。
撤柜、闭店!要退出中国市场?
贝玲妃(Benefit),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高端彩妆”品牌之一。
2007年,贝玲妃(Benefit)进入中国大陆,在上海和北京率先开幕2家专柜,并且创造了开店第一天的新亚洲销售记录。伴随着急速增长的市场,贝玲妃在诸多城市的百货商城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贝玲妃(Benefit)入驻Sephora丝芙兰中国,并将陆续在杭州、沈阳、成都等地开设新店。发展到2020年底,丝芙兰全国门店总数达到275家,覆盖全国81座城市,一度下沉到临沂、江门、达州等城市。
彼时,不少女孩入手的第一款脸部打底膏/霜就来自贝玲妃(Benefit),粉粉嫩嫩的梳妆台、复古趣味的包装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但在2021年,贝玲妃(Benefit)开始在中国市场实施线下渠道调整,全国多座城市大面积主动撤柜,将主阵地转移至丝芙兰和天猫线上渠道。贝玲妃官方小程序显示,目前贝玲妃(Benefit)在中国内地仅有5家线下专柜,分布在深圳、成都、西安、昆明四地。
事实上,贝玲妃(Benefit)线上渠道也经历过调整。2011年,贝玲妃曾短暂入驻天猫,但不到半年便关店。2017年,贝玲妃再度入驻天猫;同年,在京东也开设官方旗舰店;2021年,贝玲妃入驻抖音电商。而今,更是宣布到2024年初关闭全部线上自营渠道。
贝玲妃(Benefit)与丝芙兰同属LVMH集团,此次“调整”后,丝芙兰将是贝玲妃(Benefit)在中国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这意味着其暂时还不至于有退出中国市场的危险。
LVMH 集团“调整”贝玲妃(Benefit),实际上就是“在商言商”的利益最大化选择。从LVMH集团在中国布局LVMH美妆亚洲研发中心与化妆品生产制造,到投资中国创健医疗(重组胶原蛋白)、blankme半分一母(底妆品牌)、海龟爸爸(儿童护肤),LVMH对于中国美妆市场的野心正在逐渐显露。在奢侈品消费减弱的趋势下,美妆业务对于LVMH而言,不仅是“现金奶牛”,更是其着力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
贝玲妃沦为“时代的眼泪”背后
“时代的眼泪”,既是一种调侃,更是一种无奈。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曾经大火的贝玲妃(Benefit),如今却沦为了“时代的眼泪”。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先,贝玲妃(Benefit)在中国市场的生存空间日均缩减的原因,可能和品牌定价与调性不相符合有关。
贝玲妃品牌调性偏年轻活泼,主要面向年轻人,但产品价格相对来说偏高端,属于很多人年轻想买的时候买不起,有钱的时候看不上的尴尬区间,在有经济能力之后,能够代替的同价位大牌产品太多了。
以腮红为例,贝玲妃(Benefit)的经典蒲公英腮红零售价为165元,而此前因为李佳琦而名声大噪的国货品牌花西子,其热销款腮红售价为89元。
在彩妆界,贝玲妃(Benefit)也被称为“眉妆专家”,其线上旗舰店眉笔零售价为135元与235元,而国货品牌眉笔价格,基本是在低端、中端,大部分是几十元钱,性价比非常高,如橘朵、卡姿兰、完美日记、彩棠、花西子等。因此,在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情况下,国货品牌眉笔“完胜”。
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可知,定位高端彩妆的贝玲妃(Benefit)其威胁较大的就是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因此,企业(品牌)必然陷入销售低迷的窘境。
欧睿数据显示,定位高端彩妆的贝玲妃(Benefit),其在2017-2022年中国彩妆市场“高端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多年遗憾“落榜”!所以,贝玲妃(Benefit)高端彩妆的定位,至少在中国市场“很尴尬”。
其次,贝玲妃(Benefit)错过了线上渠道的最佳成长期。
据欧睿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线上销售占比从原来的30%迅速提升至超过40%,线上渠道成为第一销售渠道。目前,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际品牌,如果没有构成线上渠道完整“体系”的,营销业绩基本“平平”!
贝玲妃(Benefit)虽然在2007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其主要在线下百货与丝芙兰中国连锁店发力,布局线上渠道时间太晚,错过了线上渠道的最佳成长期,导致在中国化妆品第一销售渠道“收成欠佳”!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2年,中国彩妆用品线上渠道销售占比由17.91%提升至45.36%。2022年,中国彩妆品市场规模达到715.95亿元,同比增长9.05%。按45.36%占比计算,2022年中国彩妆用品线上渠道销售约324.75亿元。
第三,贝玲妃(Benefit)产品“落伍”,没有核心竞争力。
从产品布局来看,贝玲妃(Benefit)产品涉及眉毛、眼睛、毛孔护理、唇部等多个部位,横跨彩妆、护肤、化妆工具多个领域。不过,其被消费者熟知、认可的,还是“眉妆专家”的定位。
从产品本身来看,近年来贝玲妃(Benefit)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新品,而老产品并不能吸引到年轻一代。再者,就价格而言,处于最艰难的中档水平,既没有平价品牌的性价比,也没有高端品牌的质感。因此,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其都没有核心竞争力。
通过近些年“雄起”的头部美妆品牌,以及崛起的“新锐”美妆品牌,中国市场线上渠道(平台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的市场竞争,都需要“超级产品”(聚焦化、差异化、极致化),都需要“极致性价比产品”!
那些在华“走麦城”的国际品牌
事实上,如贝玲妃(Benefit)一样宣布撤柜、闭店,乃至退出中国市场的海外美妆(彩妆+护肤)品牌年年都有发生,而且数量不少。
美妆头条认为,海外品牌败走中国最典型的案例是“露华浓”。两度进军中国市场,一退再退。为此,网友调侃:“春风不度露华浓”。
2013年,美国彩妆品牌露华浓(1962年进入中国市场)曾宣布退出中国市场;2016年,露华浓通过在天猫开设“海外旗舰店”与个人护理旗舰店,尝试重返中国市场;2019年7月,露华浓正式回归中国市场;2023年3月,露华浓再次终止经营天猫旗舰店。“狼来了”故事成真,露华浓挥别中国。
2023年3月,美国Top4彩妆品牌e.l.f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距离其进入中国市场不足五年。e.l.f.是时尚平价彩妆品牌,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平价彩妆品牌之一,流行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2022年7月,欧莱雅旗下美妆品牌美宝莲宣布:将陆续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从2015年到2019年,美宝莲也一直是中国彩妆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品牌。但随着近年来日韩彩妆的风靡和国货彩妆的崛起,美宝莲的市场份额从30.9%逐年下降。
在更早之前,还有韩妆品牌如悦诗风吟、伊蒂之屋、思亲肤、菲诗小铺等陆续撤离中国市场。
这些海外品牌相继离场、败走中国的背后,是本土品牌崛起的标志!虽然它们退出原因各有不同,但显见海外彩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空间正在被压缩。
美妆产业专家姚永斌认为,一个个在华“走麦城”的国际美妆品牌案例中,不管是文化理解还是战略定位,这些品牌都未能真正理解在中国“本土化”的密码。
露华浓、美宝莲、e.l.f、贝玲妃(Benefit)等外资彩妆品牌“失意”中国的背后,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外资彩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想要“俘获”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正变得愈发艰难,粗旷布局亦能“躺赢”的时代早已远去。
面对日益激烈的彩妆市场竞争,贝玲妃(Benefit)等外资彩妆品牌的灵魂不再,明显力不从心了;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完美日记、彩棠、玛丽黛佳、珂拉琪、橘朵、稚优泉、滋色、花知晓等等国货彩妆品牌的发展与崛起,它们以“极致的性价比”,让外资“平价彩妆”失去竞争力,让外资“高端彩妆”遭遇蚕食。因此,这些“失意”中国的外资彩妆品牌撤柜、闭店,乃至退出中国市场都属正常。
数字新零售时代,美妆企业(品牌)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趋势为伍,与时代同行、与机遇相伴,不断调整品牌战略、产品战略、营销战略、传播战略、渠道战略、服务战略,积极做好“品牌年轻化”,抓住新时代主力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