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植物源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其中中草药提取物占比达43%。”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
近年来,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正加速转化为化妆品行业的创新动能,成为全球美妆产业不可忽视的天然原料库与科研高地。
依托中国3.5万种高等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如云南高山石斛、西藏红景天、甘肃甘草、山东菏泽牡丹、长白山人参等特色植物被广泛提取为活性成分,应用于抗衰、美白和修护类等产品。植物成分,植物功效护肤成为中国本土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利器,成为与国际品牌一决高下的关键抓手。
植物活性成分,正经历从传统感官价值向科学验证的范式转变,通过阐明作用通路、锁定分子靶点、建立稳定性标准及临床验证体系,这类原料正以“可量化功效”重构其在化妆品配方中的技术定位。
为此,《美妆头条》综合了市场数据、科研支持和消费者关注度等多维度指标,梳理了一份2025年全球关注度最高的TOP10植物成分,它们分别是:人参、姜黄、葡萄籽、灵芝、绿茶、积雪草、罗汉果、马齿苋提取物,花青素、白藜芦醇。
该一排名,反映了2025年全球植物成分的最新发展趋势。期待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点参考、启迪,助力品牌精准把握植物成分的创新方向,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
人参提取物
人参在中医药中有“延年益寿之药”的美誉。中国《本草纲目》记载:人参具有“令人面色悦泽”的美容功效,韩国宫廷秘方亦长期使用人参提取物改善肌肤弹性。因此,人参提取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
在现代化妆品历史上,雪花秀是最早推出人参护肤品的品牌之一,1966年该品牌推出首款人参霜产品。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率先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提升人参皂苷活性,推动其纳入抗衰配方体系;2000年后,欧美品牌加速引入人参成分,验证其在细胞修护通路中的靶向作用。
在中国,丁家宜的人参护肤产品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当年,品牌创始人丁家宜教授在长白山发现洗参人双手白嫩的秘密,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首款人参美白洗面奶,开启了品牌的美白护肤征程。
人参提取物核心成分包括人参皂苷(Ginsenoside)、人参多糖、人参精油等,其在化妆品中的核心功效是抗衰老、美白、保湿等。目前,市场上有大量企业产品以人参提取物作为产品有效成分,如珀莱雅、自然堂、百雀羚、HFP、润百颜、溪木源等品牌。
截至2025年7月18日,与人参相关的化妆品新原料仅有两款备案成功:一是蓝科医美的“人参半乳糖醛酸寡糖”(国妆原备字20250001),二是广州青囊生物科技(谷雨)的人参皂苷CK(国妆原备字20250059)。
受益于医药、保健品及化妆品领域需求激增,有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人参提取物市场规模将达150亿元。中国人参产量虽占全球80%,但因深加工产品溢价不足,实际全球价值链占比低于产量份额。另外,韩国高丽参垄断全球70%高端市场,中国企业需突破技术壁垒(如皂苷提纯率)。
目前,全球人参护肤品市场230亿美元,中国企业加速渗透。当前全球人参护肤品市场呈现“韩系主导、中式追赶”格局,中国企业需通过技术迭代与文化差异化实现弯道超车。
姜黄素(姜黄提取物)
姜黄(Curcuma longa L.)是姜科姜黄属植物,主要盛产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传统上,印度和中国古代都使用姜黄治疗皮肤感染、炎症和色斑问题。
姜黄素(姜黄提取物)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疏水性多酚类化合物。在姜黄根茎中含量约3%~6%,属植物界稀有二酮结构色素。因此,姜黄素(姜黄提取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经历了从传统色素到功效成分的转型。
姜黄素(姜黄提取物)核心成分是姜黄素(Curcumin)、四氢姜黄素,其在化妆品中的主要功效是美白祛斑、抗氧化、抗炎、祛痘等。
姜黄素(姜黄提取物)是通过技术革新驱动应用普及,其技术路径主要有三类:一是发酵技术,如菜鸟和配方师(乳酸菌发酵姜黄),其核心突破是无色透明、分子量减小,透皮率提升;二是包裹技术,如成分星球(姜黄凝胶包裹),其核心突破是缓释增效,降低刺激;三是衍生合成,如芯丝翠(四氢姜黄素),其核心突破是美白效力等效4%氢醌,刺激性更低。
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姜黄提取物市场规模预计达1.0419亿美元(核心成分为姜黄素),2018-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8.9%。
行业供应链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姜黄素年产量约2.5万吨。中研普华报告,2025年中国整体姜黄行业规模预测150亿元,含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应用。
葡萄籽提取物
葡萄籽提取物作为护肤与健康领域的明星成分,其核心价值源于原料原态特性、尖端工艺及多维功效的协同效应。
葡萄籽提取物以原花青素(OPC)为矛攻破氧化损伤,以全域防护为盾构建细胞级防御,加之产业提取技术在纯度、工艺及生物利用率的全面突破,成就其不可替代的“六边形战士”地位。其核心成分包括:原花青素(OPC)、黄酮类化合物;其核心功效是: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焕活。
葡萄籽提取物被称为“六边形战士”,源于其抗氧化能力的全面性与不可替代性。其抗氧化强度的“绝对碾压”——维C的20倍,维E的50倍:原花青素(OPC)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远超传统抗氧化剂,实验数据显示其ORAC值(抗氧化能力指数)高达56000μmol TE/100g,是蓝莓的2.3倍、黑巧克力的3.7倍。
葡萄籽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第二大功效,就是抗衰老。其高浓度原花青素(OPC),能够抑制酪氨酸酶,阻断黑色素生成,加速黑色素代谢,促进I型胶原蛋白合成,改善皮肤松,提升肌肤弹性,进而实现双通路实现抗衰。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葡萄籽提取物市场达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1%(2023-2029),中国市场规模2023年增至80亿元。新疆伊犁河谷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OPC)含量9.8%(超欧标15%),其原因是该地区昼夜温差25℃+提升了活性积累。
葡萄籽提取物凭借超高浓度原花青素(OPC)的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焕活功效,已成为许多护肤品牌的核心成分。随着“敏感肌”、“熬夜肌”、“光损肌”需求群体的不断增多,葡萄籽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创新应用越来越广泛。
灵芝提取物
灵芝,在我国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贵药材,《神农本草经》记载,被列为上品药材。因此,历代皇室将其作为滋补佳品。
目前,灵芝产业规模庞大,全国超300家企业从事种植与加工,年产量约13.7万吨,衍生产品包括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总产值近百亿元。
灵芝提取物凭借其丰富的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甾醇等),其在化妆品中的核心功效作用是:美白淡斑、抗衰抗氧化、深层修护保湿、抗炎舒缓。
《美妆头条》梳理发现,目前灵芝提取物在中外化妆品品牌中都有应用成功案例。
如植物医生紫灵芝多效驻颜系列,以高山紫灵芝提取物为核心,结合现代萃取工艺保留多糖及三萜类活性物质,主打抗衰修护,通过提升皮肤紧致度(临床验证提升27%)淡化细纹;御泥坊灵芝精粹修护线,联合中国农科院筛选无柄灵芝菌株,活性成分含量超普通灵芝3倍,独创发酵工艺提升多糖纯度,修护屏障强度达西方女性肌肤的1.6倍。
目前,在灵芝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方面仅有一例:御泥坊母公司——湖南水羊生物科技备案的无柄灵芝菌丝体发酵产物滤液(国妆原备字20240047)。
韩国雪花秀灵芝焕能系列,将赤灵芝与人参、黄芪复配,强化抗氧矩阵(清除自由基效率提升35%);法国Sisley抗皱修活精华,采用白灵芝提取物,侧重抗糖化(抑制AGEs生成率52%)。
如今,消费者对安全、纯净护肤理念的追求,推动灵芝成分在“纯净美肌”产品中的应用深化。特别是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凭借对灵芝文化认同与政策支持,成为全球灵芝护肤增长最快区域。
绿茶提取物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占据中国茶叶总产量70%以上。
绿茶提取物作为护肤领域的核心活性成分,凭借其高浓度茶多酚(特别是EGCG)的多重功效,已成为国际品牌与国货共同青睐的天然成分。其核心护肤功效为:强效抗氧化、控油抗炎舒缓、美白与抗糖化。
绿茶提取物护肤功效保障,主要有两大技术:一是高浓度EGCG(纯度>90%)提取技术,显著增强其清除自由基与抗光老化能力;二是纳米包裹技术,提升其透皮吸收率。
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显示,全球绿茶提取物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8亿美元,年增长率稳定在14.5%左右。这一增长主要源于绿茶提取物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广泛应用——如抗氧化面膜、抗衰精华等产品需求激增,推动了产业扩容。
未来,绿茶提取物将持续受益于全球美妆健康化趋势,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动力将推动市场向千亿级生态演化。
积雪草提取物
积雪草提取物作为化妆品核心成分,凭借其天然活性成分(如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三萜类化合物、积雪草酸),在护肤领域展现出多重功效,涵盖修复、抗炎、保湿、抗衰等多维度作用。积雪草提取物在护肤品中属于中高端成分,常与玻尿酸或维生素C复配以增强功效。
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抗敏(需求占比32%)、抗衰(28%)功效需求攀升,积雪草成敏感肌护理首选成分。
积雪草提取物在护肤领域的创新应用已涌现出多款代表性产品,各品牌通过差异化技术实现功效突破。理肤泉B5修复霜,采用高浓度羟基积雪草苷与泛醇的黄金复配体系,专注于急救褪红与屏障修复双重功效,成为干敏肌人群的经典修护选择;至本特安系列,则创新性运用4重复合积雪草提取物结合微囊包裹技术,既保障活性成分的稳定渗透,又实现长效舒缓与辅助抗老的双重目标,满足敏感肌抗初老需求。这些产品通过精准的成分配比与递送技术,展现了积雪草成分在功效护肤中的多维应用潜力。
全球行业报告(搜狐财经)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化妆品级积雪草提取物市场规模达1.17亿元,预计以8.67%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2029年将增至1.93亿元。2024年,中国云南、广西、四川三大产区(种植基地)积雪草原料产量占比超60%。
积雪草化妆品在国际上已获得权威机构认证(如德国Dermatest五星认证、韩国临床人体测试认证、ISO国际标准认证),并广泛应用于全球品牌,如欧莱雅、科颜氏等集团将积雪草作为核心舒缓成分,开发抗炎抗衰产品线,覆盖敏感肌修护市场。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化妆品产业协会《化妆品用原料积雪草提取物》两个团体标准,明确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推动与国际标准接轨。
总体说来,积雪草化妆品通过“跨国医学认证+活性成分量化标准+头部品牌背书”三重验证,已成为全球功效护肤的标杆成分之一。
花青素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能使花瓣、果实等呈现红、紫、蓝等色彩。其颜色随细胞液酸碱度变化而变化:酸性环境下偏红,碱性环境下偏蓝。
在化妆品领域,花青素因其卓越的生物活性已成为核心功效成分。花青素在化妆品中的核心功效是:强效抗氧化、抗皱与紧致、美白淡斑、抗炎舒敏。
花青素在化妆品中应用典型代表是自然堂小紫瓶精华第六代:其极地酵母洗墨液(富含花青素衍生物)协同高纯度麦角硫因(99%),加速细胞新生并促进胶原生成,显著改善熬夜后暗沉和黄气。临床数据显示,持续使用可提升肌肤抗氧化能力,淡化细纹与色斑,特别适合初老肌和暗沉肤质;添加小分子肌肽和传明酸,增强美白均匀肤色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来源花青素,其护肤功效不同:蓝莓来源,活性成分为飞燕草色素,护肤优势是抗蓝光损伤;黑枸杞来源,活性成分为牵牛花色素,护肤优势是提升夜间修护力;葡萄籽来源,活性成分为水解原花青素,护肤优势是抗皱;紫甘蓝来源,活性成分为锦葵色素,护肤优势是即时舒缓泛红。
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化妆品用原花青素市场规模约1亿美元,2025年将突破1.5亿美元;中国2022年花青素需求总量304.3吨,其中化妆品领域占21.8%(约66.3吨)。目前,花青素在化妆品市场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核心驱动力源于消费者对天然抗氧化成分的偏好及品牌对功效型产品的创新布局。
目前,花青素在化妆品领域存在两大挑战:一是标准化缺失,需建立花青素纯度、活性检测行业标准;二是原料依赖性,需要开发蓝莓、紫甘薯等高产种植基地,以保障供应链稳定。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葡萄皮、莓果、花生及虎杖等植物中,是植物为抵御外界压力(如紫外线、感染)分泌的抗病毒素。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21世纪初,早期因提取成本高昂(纯度超95%的原料价格昂贵)应用受限,近十年随着提纯技术突破才逐步普及。
白藜芦醇在化妆品中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反式白藜芦醇(高活性形态)、多酚复合物。其在化妆品中的核心功效是:强效抗氧化、美白淡斑、抗炎修护、抗衰紧致等。
目前,在白藜芦醇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方面仅有一例:溪木源氧化白藜芦醇(国妆原备字20240062)。溪木源氧化白藜芦醇(氧白因™),是其针对敏感肌美白需求研发的核心专利成分,产品系列涵盖精华水、乳液、面霜等,主打“敏肌专研+强效美白”场景。2025年,氧白因™研究成果亮相意大利罗马国际皮肤科大会及《国际皮肤病学杂志》,功效获双重认证,被评价为“中国美白市场4.0时代突破性成分”。
数据显示,2024年白藜芦醇化妆品市场规模全球市场规模达8.6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5亿美元,其中化妆品领域占比显著提升。其中,亚太地区增速领跑(CAGR12%),中国和印度为核心增长引擎,主因抗衰产品需求激增及本土品牌技术升级。
罗汉果提取物
罗汉果提取物主要从罗汉果的果实中提取,核心活性成分为:罗汉果甜苷V/VI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并富含天然维生素C、多酚及微量元素。罗汉果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核心功效是:强效抗氧化、美白提亮、舒缓保湿。在配方协同增效上,常与透明质酸、神经酰胺复配,强化屏障修护与保湿。
罗汉果提取物全球前三企业(Monk Fruit Corp、莱茵生物、华诚生物)占据80%市场;中国以广西(莱茵生物、吉福思)、湖南(华诚生物、绿蔓生物)为产业核心集群区。国内植提“龙头”莱茵生物年处理原材料能力达1.5万吨,产品90%以上出口全球60余国,核心产品包括罗汉果甜苷(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等)。
罗汉果提取物品牌应用案例代表如薇清爽净润卸妆水,创新应用罗汉果提取物与维生素C复配技术,通过罗汉果多糖的温和清洁力和甜苷的抗氧化特性,在高效溶解彩妆残留的同时,配合维生素C的亮肤滋养功效,实现“清洁-修护”双重护肤效果。
罗汉果提取物在化妆品的应用,是新兴应用领域,其市场规模还不够大,但整体增长趋势和成分效能可支撑其在美白、抗衰类产品中的潜力拓展。
马齿苋提取物
马齿苋提取物从《本草纲目》走向实验室,最终成为功效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体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交融。其应用史既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缩影,也是“药妆同源”理念的典范实践。
公开资料显示,马齿苋提取物核心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植物多糖与维生素、生物碱、氨基酸。其在化妆品中的核心功效与作用:抗炎舒缓、屏障修复、抗氧化防护、抗菌控痘。
马齿苋提取物凭借其舒缓、抗炎和修复功效,已成为多个知名护肤品牌的核心成分,如孔凤春(马齿苋系列)、薇诺娜(舒敏保湿特护霜)、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面霜)、自然堂(粉钻玫瑰霜)。其中,孔凤春马齿苋舒缓修护喷雾(专利成分),凭借精准定位与极致产品力跃居网络销售榜首。孔凤春马齿苋系列年营收破3亿元,复购率60%。
2024年起,马齿苋成分“破圈”——被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品牌纳入抗敏线核心配方,标榜“天然舒敏黄金”。
数据显示,2024年马齿苋护肤市场规模达1.9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00%,显著高于护肤市场整体增速。马齿苋提取物凭借“天然抗敏黄金”定位,正从细分功效成分升级为护肤市场核心增长引擎。
结 语:
根据最新权威统计,中国高等植物数量实位居全球第三,约3.5万种(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占世界总量的10%,仅次于巴西(5.5万种)和哥伦比亚(4.5万种)。
其中,云南是中国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高等植物超1.9万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总量,热带与亚热带物种高度集中。另外,甘肃、山东、浙江、青海等省,也在不断布局与拓展植物原料产业化。
目前,云南在化妆品植物原料研发与应用方面处于全国领跑地位,主要企业包括贝泰妮、云南西草、云南原生生物、英格生物等代表企业。云南企业正从“原料供应商”升级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形成覆盖功效原料、特色精油、傣药成分的立体产业生态。
《美妆头条》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各国对植物原料的认知与管理差距非常大:
欧美,接受“植物原料”概念,但监管更侧重成分安全性而非原料来源分类。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对卡瓦胡椒提取物等植物成分有专项评估报告;欧洲消费者偏好天然成分,但法规未单独区分植物原料;
日本,未对植物原料专门立法,但企业自发研发,如资生堂的植物美白成分;
韩国,采用否定清单管理,禁用1029种组分(含植物原料),同时大力推动天然成分研发,如“植物愈伤组织”技术。该技术能够保护珍稀植物资源;突破环境限制,定向强化活性成分,其突破意义是——从“依赖自然资源”转向“细胞工厂智造”,重新定义植物原料开发范式。
中国,是全球唯一对植物新原料明确定义并系统管理的国家。
与欧美日韩市场相比较,中国对植物原料定义明确:植物原料,是指未经化学或生物技术修饰,直接从植物(含藻类)中获取的天然复合物,保留植物原有化学组成特征,区别于化学合成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粉末、植物油、花水、液等。代表原料:如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提取物、玫瑰(ROSA RUGOSA)花水、茶(CAMELLIA SINENSIS)籽油。
另外,中国明确将“间接植物来源原料”纳入植物原料范畴。间接植物来源原料,是指通过水解、发酵、组织培养等工艺处理后获得的植物衍生原料,其形态或成分已不同于原始植物。如水解产物(如甘草酸二钾)、发酵产物(如酵母提取物)、组织培养物(如海茴香愈伤组织滤液)。《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此类原料占比超40%,新原料备案占比达50%。
对于“间接植物来源原料”欧美日韩争议焦点与质疑为:一是成分真实性问题,如化学修饰争议、天然性存疑、生物合成混淆;二是功效与安全性质疑,如纯度、工艺残留物(重金属、溶剂等)。
总之,对于“间接植物来源原料”,欧美日韩国家的态度是:合法性存共识,天然性存疑。其未来趋势——绿色提取技术(如愈伤组织培养)正推动“植物智造”范式革新,兼顾可持续性与功效。
数据表明,中国植物原料数量规模领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收录8865种原料,植物原料超3400种,占比近40%(全球最高)。另外,近几年中国植物来源新原料备案数量急增。中国特色植物原料,已成为全球美妆产业竞争的核心战场,其发展态势和政策驱动凸显中国在该领域的战略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