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三板再一次成为化妆品产业企业“集中营”。
7月上旬,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绽妍”母公司绽妍生物公开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正式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启上市征程。
而在绽妍生物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前,2025年中国化妆品产业已经有三家企业正式挂牌新三板,它们分别是:2月26日挂牌的斯坦德(874385),为检测企业;3月12日挂牌的珈凯生物(874687),为功效原料研发生产企业;4月14日挂牌的维琪科技(874747),是以多肽类化妆品原料为核心的原料企业。

《美妆头条》记者发现,2024-2025年挂牌新三板企业都剑指“北交所”。比如,创健医疗(873474)、斯坦德(874385)均处于北交所上市辅导期;而珈凯生物(874687)、维琪科技(874747)化妆品原料企业则已获得北交所上市“受理”。
回顾新三板历史,2017年末存量达历史峰值11630家,此后进入“摘牌潮”数量一路下滑,至2024年末存量仅6060家。2021年,北交所设立(基于新三板精选层),强化“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递进结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2025年,在政策红利与制度创新协同驱动下,新三板已成为化妆品产业链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原料商及初创品牌)登陆资本市场的核心平台,其吸引力显著提升。新三板,再次成为资本市场“香饽饽”,成为通往北交所的“跳板”。
IPO寒冬,新三板成“取暖盆”
2023年全球IPO市场进入低迷期,中国也不能幸免。
数据显示,2023-2025年(截至7月15日)中国化妆品产业A股/H股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6家、2家、1家(见下图)。上半年已过,2025年中国化妆品产业企业在A股(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上市企业“颗粒未收”,仅在H股(深交所)上市一家企业:中国香水第一股——颖通控股(06883)。中国化妆品产业企业,A股/H股上市太难了。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仅48家、H股IPO数量为42家。但是,IPO数据呈现“头部企业虹吸资源、中小企业融资寒冬”的结构分化特征。
《美妆头条》记者注意到,在IPO审核趋严、周期延长的资本寒冬背景下,新三板凭借分层机制与高效转板通道,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与资本化的核心“取暖盆”。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158家,同比增长41%。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达22家。
因此,中国化妆品产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原料商及初创品牌)想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升级、蜕变,更多只能选择新三板(跳板)或北交所。
新三板,再成“香饽饽”
目前,新三板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政策改革、转板机制优化及市场结构升级。
2025年新三板能够吸引众多化妆品产业链企业,首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政策适配性和制度创新。国家药监局于2025年1月发布的《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明确鼓励原料研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这一政策直接推动了珈凯生物、维琪科技等原料商选择新三板挂牌。这些企业通常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而新三板的低财务门槛(无硬性盈利要求)和分层管理制度(基础层、创新层)为其提供了灵活的融资通道。

通过“财务门槛、审核周期、流动性、适合企业”四大项目比较,新三板与A股/H股资本市场的对比,对于中小企业的确是“优势”显著。
低门槛与包容性制度,是2025年新三板成为中国化妆品产业企业集中地的主要原因。新三板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要求较宽松,尤其适合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2025年新推出的“公示审核”机制将平均审核周期压缩至45天,较2024年提速30%,分层管理制度(基础层、创新层)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流动性。
另外,新三板如今融资效果显著,如珈凯生物,2025年3月挂牌后,通过定向增发募资超5000万元,用于功效原料研发,合作客户包括华熙生物、珀莱雅等。
融资效率与成功案例,为“后来者”提供了信心。如提交挂牌申请的绽妍生物,其计划募资3亿元,规划用于重组贻贝粘蛋白项目,实现由“械字号面膜”企业(医用敷料市场排名第三)标签向真正的化妆品品牌企业突围。
北交所,虽定位“专精特新”,但要求研发投入占比≥3%。因此,如珈凯生物、维琪科技等原料商,在权衡成本与成功率后,均选择新三板挂牌,然后“跳转”北交所。
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化妆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资本化路径已明确分化:化妆品原料商和ODM代工企业因研发周期长、规模较小,更倾向新三板;品牌商若需快速扩张,则选择港股或A股。
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2025年化妆品监管趋严(如5月1日完整版安评正式实施),挂牌新三板能够帮助企业以较低成本完成合规转型,同时通过融资支持技术升级。例如,珈凯生物利用挂牌资金建设GMP车间,满足新规要求。
另外,新三板之所以能够再次成为化妆品“集中营”,能够在2025年再次重回资本风口,是北交所突破了以往新三板单一路径,构建了“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沪深主板”的灵活金字塔体系。
中国美容博览会主席桑莹曾经指出:“新三板是化妆品产业链‘补短板’的关键战场,但企业需明确挂牌目标——是阶段性融资还是品牌背书,避免陷入‘为上市而上市’的误区。”
结 语
总体来说,新三板能够在2025年再获青睐、重回资本风口,成为化妆品企业集中地的核心原因包括:政策适配性(低门槛、专项支持)、融资效率(快速挂牌、定向增发灵活)及行业特性(化妆品原料商/ODM代工企业需长期投入)。相比之下,A股(深交所、上交所)的高门槛、H股(港交所)的高成本及A股(北交所)的技术要求,使得新三板成为中小型化妆品产业链企业的折中选择。
未来展望,随着北交所深化改革,新三板与北交所的“直通车”机制将进一步强化。预计到2026年,超过60%的新三板化妆品企业将启动转板程序,预计至少30%能成功登陆更高层次资本市场。这一过程中,新三板作为“孵化器”的价值将持续释放,成为中国化妆品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
对于中国化妆品产业,新三板在2025年的角色已超越单纯的“过渡板”,正形成以原料商为核心、检测机构和代工厂协同的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