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头条

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

立即打开

“3·15” 晚会第二枪指向“美容针”

原创美妆头条-张静

2023-03-16 10:34

470人看过

摘要 | 向高速狂飙的行业踩下“刹车键”。

 

从1983年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形象问世,3.15已经历经了40载。"3·15" 晚会也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变迁,成为消费维权的“代名词”。

 

今年“3·15” 晚会再次冲上微博热搜榜一,央视曝光了香精大米、苦情戏直播局中局、谁在操控水军等黑幕,其中“美容针”引起网友热议。

 

01

“3·15” 晚会化身“照妖镜”

“美容针”遭点名

 

每年的“3·15” 晚会都紧跟当下的消费热点,追踪消费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曝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重“黑幕”。

 

 

今年“3·15” 晚会再次化身“照妖镜”,“美容针”遭点名。

 

2022年,国家药监局曾发布公告表示,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还有些非医疗人员,直接进行医疗美容注射。

 

 

据了解,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可以高达10倍,从业者趋之若鹜。有工作人员向记者坦承,生产这类打着化妆品名义、实则用于脸部注射的美容针剂,很多工厂都没有生产许可证件。

 

 

据企查查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医疗美容相关风险信息共计2.2万条,其中,医疗美容相关行政处罚超4500条。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央视联合为消费者搭建的维权平台,“3·15” 晚会致力于曝光医美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再次把医美行业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02

美妆行业躲不开“聚光灯”

多次上“黑榜”

 

众所周知,“315消费者权益日”的宗旨就是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处理消费者投诉,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

 

自从1991年央视播出“3·15” 晚会以来,每年都会曝光大量消费者关注的质量问题,深度揭露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了促使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促进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比如美妆行业虽然不是历年“3·15” 晚会的“宠儿”,但依然躲不开“聚光灯”,多次被送上“黑名单”。

 

2013年3·15前夕,上海食药监局公布四款可致癌面膜黑名单,央视3·15深入调查美白面膜含毒事件,央视2套早间新闻《第1时间》发布了相关新闻。

 

 

2016年,“3·15” 晚会央视调查报道曝光了电商平台存在的刷单、刷信誉等虚假交易行为。某电商平台上开一个卖面膜的店铺,只要支付给“刷客”千元佣金,便可在三天内立马升级为蓝钻,拥有200多条好评,即使店内没有一件真实商品,也可通过网上的“代发空包”服务,将一件件并不真实存在的包裹签收。

 

2019年,“3·15” 晚会还曝光过一批有问题的婴儿霜,报道称,在各大电商平台,一些“宝宝霜”热销,大多数宣称“纯天然”“无激素”,有的还宣称对儿童湿疹、皮炎有奇效。调查发现,这些销量达百万的“宝宝霜”不仅涉嫌虚假宣传,有的竟然违规添加激素,甚至一些产品被家长当做普通护肤品长期给婴幼儿使用,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严重隐患。

 

2020年,“3·15” 晚会曝光了美容院以免费体验为诱饵进行套路推销等问题,“丽丝兰雅”、“可颜丽尔”、“润城诗美”、“可诺丹婷”4家美容院被点名。

 

 

2022年的“3·15” 晚会中,曝光了直播打赏骗局、被操纵的口碑、免费WiFi藏着什么样的陷阱、软件下载被强制“搭车”、医美速成班等12类问题,涉及直播、互联网营销、医美等领域。

 

每年的“3·15” 晚会都是悬在各行各业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美妆行业也不例外。不幸上榜“3·15” 晚会名单的商家企业,就等同于在全国消费者面前被贴上了“不良商家”的标签。

 

03

侵权行为五花八门

官方公开“点名”

 

事实上,受“颜值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化妆品逐渐从可选消费变成必选消费,市场规模一再扩大。在利益的驱动之下,美妆行业可谓是鱼龙混杂,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不仅是大家熟知的质量问题、侵权行为、违禁成分成为高发区,其他隐形的“坑”更是一箩筐。

 

据美妆头条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3月15日的一年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披露396批次化妆品(含牙膏)不符合规定,69批次添加禁用原料的化妆品,以及多家化妆品企业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对于美妆品牌而言,被抄袭、假冒等行为不仅会给品牌带来直接利益损失,最重要的是部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假冒产品,会产生的负面效果如过敏甚至皮肤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归结在品牌身上。这会导致产品口碑参差不齐、消费者信任缺失,继而让品牌名誉、品牌形象受损。

 

 

比如近期,国家药监局公示了57批次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信息,其中,显示生产企业为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蜜丝婷水漾修护防晒霜SPF50+ PA++++”上榜。经过生产企业和品牌方核查比对发现,被曝光的该批次产品为“李鬼”属假冒伪劣产品,蜜丝婷受到假货的牵连而被迫背锅。此外,欧莱雅、兰芝等企业均发布了声明,称相关被通报产品为假冒产品,为自家品牌喊冤

 

迎着国际消费者权益维护日的东风,去年3月15日晚,新锐功效护肤品牌HBN官微就曾宣布,将斥50万重金招聘打假专家团。2020年3月,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新锐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也向外界发布“30万元招募打假官”的招募信息。

 

近日,C咖也在起诉多个仿冒品牌产品原创设计及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取得初步胜利。C咖品牌方表示,随着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制造、仿冒、近似产品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等产品的商家行为也闻风而动。

 

 

此外,参半联合创始人张轶也曾告诉美妆头条记者,从品牌成立起,关于抄袭、假冒的事件就数不胜数,且存在于多个平台,给品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为这些产品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形象。

 

04

强监管时代来临

每天都是3·15

 

近几年来,美妆行业因疫情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布新规,多方共举权利保障美妆行业健康发展,与化妆品生产经营规范管理有关的一系列规范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或酝酿出台,无一不向社会各界传递出强烈的信号,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强监管时代要来临了。

 

去年1月份,国家药监局发布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22年第1号),为科学监管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开启化妆品监管新篇章。2月份,为规范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3月份,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修订意见的通知,针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月,中检院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6月份,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8月份,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10月份,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11月份,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12月份,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企业落实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条例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管理规定等相继出台,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法规体系。

 

有行业人士向美妆头条表示,3·15曝光不是目的,国家药监局监督也不是终极目标,揭幕问题是希望能对整个行业有所触动,而在新的强监管大局下,我国化妆品行业或再洗牌。

 

每一次“3·15” 晚会黑幕的揭露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美妆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美妆企业而言,“3·15” 晚会并不只是一个“照妖镜”,在药监局的强监管之下,以后的每天或许都是3·15。

 

都说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放在化妆品行业也再合适不过。在强监管时代,美妆企业更应该科学对待监管措施,从原料、配方、研发、质量、安全等方面着手,守牢企业底线。毕竟产品合规合法、质量安全有保障才是美妆品牌在严监管时代的最佳“通行证”!

文本经授权发布,不代表美妆头条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若对文本内容有疑议,点击投诉举报。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优选品牌
更多

北极泉

谷雨

悠鲜

法兰琳卡

优选工厂
更多

天津尚美

绵花棠

环亚那比昂

傲雪生物

优选服务商
更多

产品经理青年营

原料门

天津尚美

傲雪生物

优选品牌
进入>
优选工厂
进入>
企业服务
进入>
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
美妆头条,全球美妆产业新媒体,是化妆品行业影响力垂直媒体。 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圈,打造美妆产业赋能平台。美妆头条立足引领美妆产业进化,从思想、经营、资源等多方面推动美妆产业升级发展。
展开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我要入驻

联系我们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

商务合作联系电话:15920991530

邮箱:1453879133@qq.com

@美妆头条 粤ICP备15110395 粤公网安备 4401102000241号

X